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APP下载积极探索海洋碳汇标准
2025-10-26南宫28官网,南宫28官方网站,南宫28APP下载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也是福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引导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协同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对福建而言,探索海洋碳汇标准,正是将“看不见”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看得见”的市场要素的关键一招。这既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贯彻落实,也为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提供了特色鲜明的一条路径。
一是自然禀赋优势突出。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闽江口、九龙江口、泉州湾等地分布着丰富的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全省海洋碳汇储量约占全国两成,为碳汇标准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底和多样的类型场景。二是福建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具有政策优势。三是科研与实践基础扎实,且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在科研层面,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在海洋碳汇领域积淀深厚。在实践层面,省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牵头起草编制的福建省地方标准《养殖海带碳汇评估技术规程》今年3月正式实施。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设立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以来,海洋碳汇交易成交量约占全国八成,为海洋碳汇的计量监测方法学、交易规则设计及监管体系构建提供了直接的技术借鉴和模式参考。
一方面,标准是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解决“度量衡”不统一的前提。首先,统一的计量、监测与核证体系,能解决实践中“有多少”的精准量化难题,为厦门红树林、泉州贝藻等不同类型碳汇提供可比对的“标尺”,使其从地方性的生态效益转化为可在统一市场交易的标准化资产。其次,标准能明确产权界定与价值评估规则,解决“谁拥有”“值多少”的问题,为福州湿地生态补偿、漳州修复项目融资等提供权威的定价依据,避免因规则模糊导致的交易摩擦和“公地悲剧”。最后,统一标准为跨区域市场交易与有效监管提供了共同语言,能促进碳汇要素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标准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的“催化剂”。一套成熟的标准体系牵引了项目开发、监测认证、交易服务与金融创新等全产业链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例如,厦门依托碳汇方法学推出“蓝碳基金”和绿色融资企业库,专项支持红树林修复与海洋牧场建设,形成“生态修复—碳汇价值—资本反哺”的良性循环。同时,标准推动科技创新与数据要素市场崛起,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微生物碳泵等关键技术突破碳汇核算瓶颈。海洋碳汇标准不仅盘活了生态资源,更培育了以“减排增汇”为核心的新经济增长点。
一是坚持技术先行,攻克计量监测难关。海洋碳汇发展的核心瓶颈在于计量监测体系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建议由省有关部门牵头,整合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力量,成立海洋碳汇标准专项工作组。优先选择红树林这一相对成熟的领域,形成我省首个《红树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并在闽江口、九龙江口等区域开展试点应用,重点突破碳通量观测、沉积碳与惰性碳量化、全生命周期碳收支评估等关键技术,逐步建立覆盖红树林、海草床、藻类及贝类养殖的碳汇核算体系。
四是强化数字赋能,建设碳汇“一张图”。大数据、物联网与遥感技术是提升碳汇管理效能的关键。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覆盖全省重点海域的海洋碳汇监测管理平台,动态监测碳汇资源的分布、变化与项目效果,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信息透明共享、风险有效监控,提升碳汇资产的公信力和金融吸引力。同时,探索通过“数字福建”政务云平台整合多部门数据,构建碳汇“一张图”管理系统,为碳汇资产的金融化与国际化提供可信数据支撑。


